微視頻|看完熱鬧看門道 專家解讀為何昨夜月最圓

視頻制作:葛泰佚
7月13日晚至14日清晨,本年度“最大滿月”亮相夜空。
今年6月14日就曾出現過一次“超級月亮”,它像玉盤高掛在蔚藍色的天幕上。那么,同樣是“超級月亮”,這輪滿月有何不同?為何會是年度最大?對此,人民網“強觀察”欄目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
紫金山天文臺觀測數據顯示,7月13日17時06分,月亮運行到距離地球全年最近的一次“近地點”,只有35.7萬千米,此時月亮的視直徑最大;14日2時38分,月亮、地球和太陽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此時月亮最圓,月亮視直徑達到33.7角分,比太陽全年視直徑32.5角分還要大。
7月13日晚,薄云遮擋下的一輪圓月。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王科超表示,月球的近點月周期為27.55天,而朔望月周期為29.53天。由此,可以算出,大約413天(15個近點月,14個朔望月)朔望月和近點月會再度重合。也就是說,真正的“超級月亮”(近地點滿月)約每413天出現一次。
滿月時地月距離示意圖,“超級月亮”應為最底下點。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供圖
這次“超級月亮”有何不同?王科超稱,月球軌道是一個橢圓,據測量,月球位于近地點時,距離地球最小為35.6萬千米,而位于遠地點時,最大超過40.6萬千米,兩者相差達到14%左右。觀察表明,同樣是滿月,滿月在“近地點”比“遠地點”,其視直徑大14%,視面積大30%。因此,今晚(13日)的“超級月亮”被稱為“年度最大”。
除了對于天文知識的科普,王科超還細數了從唐詩到宋詞,從李白到蘇軾,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被月光照亮的古代詩詞。在王科超看來,“中國人的浪漫,藏在月亮里!
“隨著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月球表面采樣返回,我們攬月而歸,踏夢而行,離探索月球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蓖蹩瞥f。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