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萬億元稅費“紅包”落地 如何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增值稅留抵退稅18266億元”“減稅降費2859億元”“緩繳稅費4632億元”……今年以來,為穩定市場主體預期、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我國實施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累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約2.58萬億元。
“減、退、緩”政策組合發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提出“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實施好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
6月30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正在平穩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梯次性集中退還的任務基本完成。
回顧上半年發布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李建軍對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表示,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新”特點主要有四個,一是力度大,預計上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將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約2.86萬億元,規?涨;二是工具多,涉及減稅、退稅和緩稅等多種稅費項目組合,減稅又有稅額、稅基、稅率、稅期多種減稅方式;三是靶向準,政策著力在受內外沖擊比較大的企業行業,比如中小微企業,制造業、交通物流等行業企業;四是落地快,減稅降費執行響應快,直達快享,應享盡享,政策執行效率高,縮短政策時滯,市場主體能快速感受減負,政策見效快。
向中小微企業和制造業傾斜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開展的全國典型企業問卷調查顯示,留抵退稅款主要用于增加采購原材料、投資及研發支出、擴大投資規模、房租水電等日常運營支出等。
從行業看,制造業等6個行業受益明顯。4月1日至6月25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的制造業等6個行業獲得退稅9912億元,其中制造業退稅4411億元,交通運輸業退稅2850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退稅1725億元,科研和技術服務業、軟件和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等3個行業合計退稅927億元。
從規?,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4月以來已獲得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4.5%,共計退稅7563億元,金額占比44.4%;中型企業退稅3783億元,大型企業退稅5687億元,金額分別占比22.2%、33.4%。今年前5個月,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554.7萬戶,同比增長6.2%,其中99%是中小微企業。
“政策起到了救急、‘輸血’的作用,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崩罱ㄜ姳硎,稅費支持政策的重要目的是助企紓困,增加企業的現金流。無論是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企業社會保險費緩繳等階段性緩繳稅費,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車輛購置稅的減半征收、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等階段性減免稅費,都直接減少了企業的稅費支出,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這對于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久裆、穩市場預期等都至為關鍵。
留抵退稅政策助力穩經濟 促發展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大規模留抵退稅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據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謝文介紹,今年留抵退稅政策規模大、分量重、市場主體受益多,有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和優化完善增值稅制度。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8%,其中稅費支持政策功不可沒。若沒有出臺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宏觀經濟表現和微觀經濟主體的狀況都會不及現實表現,減稅降費政策穩經濟、促發展的效果顯著!崩罱ㄜ娬f。
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較4月份增幅(-7.4%)提高9.3個百分點。6月1日至25日,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8%,較5月份進一步提高4.9個百分點,呈逐月回升向好的態勢。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見效,特別是留抵退稅政策紅利逐步助推經濟運行快速恢復。
考慮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財稅政策的空間余地,李建軍認為下半年稅費支持政策可以從三個方面繼續著力:一是繼續落實用好2022年之前存量和2022年當年新增稅費支持政策;二是梳理規范各項收費,取消不合規、不合理收費,降低并規范必要的收費;三是將簡并增值稅稅率改革作為減稅和推動資源配置優化的著力點,以稅制優化穩定經濟增長大局、助推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